如何依法对“老赖”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时间:2025-11-08 访问量:0 作者:广东豪航律师事务所在债权债务纠纷中,获得胜诉判决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判决能否有效执行。针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法律赋予了债权人多种强有力的救济途径。作为专业法律从业者,我们必须强调:所有措施均需通过法院依法进行,切勿自行其是,以免承担法律风险。
第一招:申请全面查控被执行人财产
除了传统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外,法院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已覆盖主流网络支付平台。
1.法律依据与操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债权人可向执行法院提供财产线索,或申请法院利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资金账户进行查询、冻结乃至划扣。
2. 律师提示: 法院在执行时会依法为被执行人保留其与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申请时,尽可能向法院提供对方的常用收款账户等信息,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
第二招:深入调查,行使债权人撤销权
若怀疑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法律提供了明确的追索路径。
1. 法律依据与操作:
律师调查令: 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律师调查令,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流水、不动产登记信息等,追踪财产去向。
行使债权人撤销权(《民法典》第538-542条): 若查实被执行人在债务存续期间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为其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实现,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撤销相关行为并追回财产。
关于虚拟货币:需要特别澄清的是,根据现行监管政策,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关业务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对被执行人持有的虚拟货币进行司法处置存在重大法律障碍,实践中并非易事,网络上所谓“可强制执行虚拟货币”的说法与现行司法政策不符,需谨慎对待。
第三招:申请采取联合信用惩戒措施
让失信行为付出相应代价,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1.法律依据与操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老赖”,法院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纳入,法院可依法:
2.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如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等)。
3.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等进行通报。
4.通过媒体公布其失信信息。
对付“老赖”是一场需要策略、耐心和专业知识的法律斗争。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厘清财产线索,精准适用法律,向执行法院提出合法、有力的申请,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您的合法权益。
如果您有具体的执行案件需要咨询,欢迎联系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上一篇:没有了!


19120691514
400052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