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遭遇侵权,你能获得多少赔偿?
时间:2025-11-08 访问量:0 作者:广东豪航律师事务所一、 赔偿计算的核心原则:
填补损失为主,惩罚侵权为辅
我国法律确立的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基本原则是“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即赔偿的首要目的是填补权利人因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而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也规定了具有惩罚性质的赔偿制度。
二、 法定的赔偿数额计算方式(有先后顺序)
根据法律规定,法院确定赔偿数额时,通常会按照以下顺序适用计算方法:
1. 按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
这是最优先适用的方法。即计算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权利人市场份额减少、销量下滑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公式参考: 赔偿额 = 因侵权导致的产品销量减少量 × 该产品的合理利润。
难点: 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精确证明销量下降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100%的因果关系。
2. 按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计算
当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时,可以请求法院按照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全部利益进行计算。
公式参考: 赔偿额 = 侵权产品销售量 × 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
关键: 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侵权人的财务账册、交易记录等进行证据保全或调查,以查明其违法所得。
3. 参照“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计算
如果前两种方法均难以适用,法院可以参照该知识产权的市场公允价值——即正常的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来确定赔偿额。
适用场景: 这种方法在技术专利、著作权许可等领域尤为常见。倍数通常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由法院根据案情酌情判定。
4. 适用“法定赔偿”
当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均难以确定,且没有明显的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时,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在法定限额内酌情确定一个赔偿数额。
现行法定赔偿上限:
对于著作权、商标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为500万元人民币。
对于专利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为500万元人民币;如属外观设计专利,上限为500万元人民币。
清晰了解赔偿标准,是成功维权的第一步。面对侵权,权利人应积极、果断地运用法律武器,通过专业的法律策略,力求在弥补损失的同时,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果有解决不了或者存在困惑的地方欢迎通过官方留言联系我们


19120691514
400052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