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解的知识产权法常识
时间:2025-10-29 访问量:2 作者:广东豪航律师事务所1. 只有“原创”作品才能申请版权
事实:其实,翻译、改编和演绎作品在满足原创性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版权保护。版权法并不要求作品完全“原创”,只要作品有创意并独立完成,即可获得保护。
2. 侵权行为必须是商业性使用才算侵犯知识产权
事实: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以使用是否具有商业目的为前提,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无论是商业性还是非商业性,只要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都可能构成侵权。例如,私人使用他人版权作品,若未经授权,也可能构成侵权。
3. “公有领域”作品可以自由使用
事实:虽然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不再受版权保护,但如果该作品中含有其他受保护的元素(如表演、改编等),使用时仍可能涉及其他权利问题。另外,作品进入公有领域的具体时间和条件,依据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 将作品注册为版权之后,所有权利都转移给版权局
事实:作品的版权始终归创作者或权利人所有,版权局的注册只是一种登记程序,注册后版权局并不拥有作品的版权。注册只是为了提供法律证据,表明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和权利归属。
5.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版权作品,只要不盈利就不算侵权
事实:无论是否盈利,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版权作品都可能构成侵权。版权保护不仅仅关注经济利益,还保护创作者的独创性和表达权。如果未经授权就使用了他人的作品,可能侵犯了其独占的版权。
6. 商标注册后,他人不能使用相似或相同商标
事实:商标注册只是为商标持有者提供了某一类别商品或服务的独占权。即使商标注册了,他人仍然可以在不同行业、类别或市场上使用类似商标,前提是不会对公众产生混淆或误导。如果没有足够的混淆可能性,商标注册并不完全排除类似商标的使用。
7. 企业在任何地方使用自己的商标都不会侵权
事实:商标的使用不能侵犯他人先前的商标权,特别是如果他人拥有先使用的商标或较为知名的商标。如果企业的商标与他人注册的商标相似,并可能引起消费者混淆,仍然可能构成侵权。
8. “合理使用”可以使用他人版权作品并进行盈利
事实:“合理使用”并非无条件的免除责任,且其适用范围有限。合理使用原则适用于学术研究、评论、新闻报道等特定用途。如果使用的范围超过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即使是非商业性使用,仍然可能构成侵权。
上一篇:常识积累:知识产权的种类


19120691514
4000520817
